用血肉为国筑长城者,当为其永立丰碑

2025-09-18

抗战英烈廖雄团长墓园修缮落成暨祭奠仪式


      仪式举行的前夜,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洗刷了天地。次日清晨,我们沐浴着朝阳出发时,心中不免有些忐忑。但当车队抵达目的地,看到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洁净的山峦与道路时,我们忽然觉得,这或许是天地以它最庄严的方式,和我们一同迎接这场特殊的纪念。

图片



图片



修葺一新的墓园小径在夜雨过后的早晨分外幽清,拾阶而上,那是英烈长眠的地方



图片

昔日荒草淹没,杂树丛生的墓冢



图片

现已平整开阔


一场跨越时空的相聚


      令我们动容的是,廖氏家族的亲人们早已在此等候。他们从各地专程赶来,族中长辈神情肃穆,年轻一代眼神清澈。得知我们基金会和志愿者团队的义举后,他们紧紧握着我们的手,连声道谢。但我们深知,我们做的只是一件微小的事,真正伟大的,是长眠于此的廖团长和他的不朽精神。这场相聚,是后辈与先烈的对话,更是一种血脉与家国情怀的双向奔赴。

图片

廖氏家族宗亲怀着崇敬之心瞻仰这位未曾谋面的先辈


图片

全体人员肃穆等待仪式开始


一场简单而庄重的仪式


      上午十时,仪式正式开始。

图片
图片

仪式简肃、庄重、清明


      主持人轻声开场,将活动的缘起娓娓道来,让每一位在场者都明了此行的重要意义。
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仪式正式开始,志愿者向英烈敬献花篮



图片

全体默哀致敬


      廖氏家族的代表随后发言。他追溯先辈的峥嵘岁月,声音几度哽咽。那一声声感谢,不仅是对基金会慷慨解囊的谢意,更是对每一位志愿者倾情付出的最大肯定。他说:“先辈终于得以安宁,后人也有了干净整洁的缅怀之地。”

图片
图片

廖氏家族代表发言


      两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介绍了廖雄团长的英雄事迹,在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,正是有无数像廖团长一样不畏强敌,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,才让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浴火重生。廖雄团长的英勇精神不仅是廖氏家族的楷模,是广西抗战的一面旗帜,更是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。

图片
图片

两江文化研究会会长发言


      随后,基金会代表上台致辞。当他讲到廖团长及无数先烈为国浴血奋战、壮烈牺牲的往事时,情绪难以自抑,哽咽良久。那一刻,时间仿佛静止,只有风吹过松柏的声音,和现场所有人强忍泪水的呼吸声。那份深沉的感动,让我们的眼眶也红了。

图片

基金会代表致辞


      最后,村支书——同时也是廖氏家族的一员,恭读祭文。他声如洪钟,一字一句,铿锵有力,在墓园上空回荡。肃穆的氛围中,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,亲眼目睹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,更深切地体会到,今日之中国,来之不易,叫人怎能不感恩于先烈,更遗憾于他们未能一睹华夏重光。

图片
图片

村支书代表廖氏家族恭读祭文



图片
图片

一束鲜花,一鞠深躬,以表追思



一些值得铭记的身影


      在这场活动中,有太多身影让我们铭记:

      有村支书忙前忙后的身影,是他内外联络,并力邀我们活动后共赴家宴。那桌朴素的饭菜,是村民们最淳朴、最厚重的谢意。他们说,这不仅是家族的大事,更为全村留下了一个宝贵的抗战精神教育基地。

有远道而来的志愿者,在天未亮时就出发,辗转近三小时车程,只为准时赶到。他不仅来了,还用手中的摄像机,为我们全程记录了这珍贵的点点滴滴。这些影像,将成为永恒的记忆。

还有每一位到场的你。是你们肃穆的神情,专注的目光,和那份共同的敬意,让这场仪式充满了力量。

      仪式中,不时有附近机场的飞机近距离呼啸着掠过上空。地面的宁静庄严与空中的现代繁忙,构成了一幅奇妙的画卷。这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:先烈们守护的土地,如今国泰民安,起落的航班便是这盛世最好的证明。

图片

仪式结束时,有心的志愿者拍到了同框的飞机


图片


山河无恙,英魂永存

      修缮一座墓园,是擦亮一段历史,更是守护一种精神。我们非常荣幸,能作为志愿者见证并参与这一时刻。感谢廖氏家族的信任,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。

      愿先烈安息,愿精神长存,愿你我,永不忘却。



图片

廖雄团长生平

廖雄,1909年九月初三(农历)生,号品节,汉族,籍贯临桂,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1军131师785团上校团长。

廖雄自幼受广西尚武民风熏陶,青年时期投身桂系军队。桂军素以骁勇善战著称,其部队纪律严明、作战顽强,北伐时期便以敢死队精神而闻名。

1930年代,他随桂军参与整训,逐步晋升至785团上校团长,成为131师的中坚力量。该师作为桂军精锐,曾在昆仑关战役等重大战役中屡立战功,师长阙维雍(后于1944年桂林保卫战中殉国)的治军风格对其影响深远。

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,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司令李宗仁、副总司令白崇禧在桂林组建第11集团军启程北上抗日。当时廖雄是该集团军第31军131师393旅785团上校团长。1937年9月,785团随第31军开赴华东前线参加抗日。

1938年5月,第11集团军开赴鄂东拒敌,担任武汉外围对日作战。6月下旬开抵太湖附近,任务是侧击西进的日军。这时安庆的日军陆续在增加,合肥的日军大部开始南下,形势日趋严峻。第31军接到命令,把部队推到最前方去,主动出击日军。

第31军改变原来侧击的作战计划,派出131师挺进至前线,构筑工事以阵地战的战术,遏制日军向南进犯。廖雄率部奉命日夜兼程挺进至徐家桥一线,担负掩护主力前进的任务,日军3000多人先以大炮轰击,继以步兵冲锋,并施放烟雾干扰我军,企图遮蔽其军事行动。

廖雄从山头用望远镜看到烟雾后约有1个联队的日军兵力跟着前进,遂引导炮兵急速发射炮弹,但炮击效果不佳,有些炮弹未爆炸,有些射程又不够远,但是敌人被打退了。日军重新发动集团冲锋,廖雄率部死战不退。双方多次发生白刃血战。尸横遍野,血流满地,战场上硝烟弥漫,充满了浓烈的血腥味。廖雄所在的31军与日军激战于太湖、宿松一线长达24昼夜。因伤亡过重,31军奉命调至英山附近休整,补充兵员和装备。但因前方战事紧,廖雄的785团和韦灿的786团很快又整装出发,推进到桐梓河附近,作为第二线部队,待命出击。

1938年9月5日拂晓,约1个联队之日军,附炮20余门和飞机8架,开始向785团的阵地发起进攻。日军兵分两路,一部沿公路突进向131师的785廖雄团和786韦灿团阵地猛攻,另一部向友军五峰山阵地进攻,数小时后五峰山失守。

五峰山失守后,日军集中兵力向王家寨韦灿的786团和雷家凹廖雄的785团猛扑,我军在日军飞机轮番轰炸和炮火密集轰击下,损失十分惨重,至上午11时,我军阵地一度失陷。下午,我军组织反攻,廖雄团肩负主攻重任,军部调集大炮等重武器掩护,组织敢死队冲锋。至下午3时,计毙敌200余人,收复了失陷的阵地。

下午5时,日军增兵后重新开始进攻,他们先是施放毒气弹,接着用炮火进行覆盖,最后用装甲车开路组织集团冲锋,向我785团和786团猛扑。我军官兵以“人肉炸弹”方式摧毁日军多辆装甲车。“人肉炸弹”就是我方士兵,全身挂满手榴弹,钻到敌军装甲车下引爆。炸毁敌军一辆装甲车往往需要牺牲多名士兵。当敌军突入阵地后,我军便以白刃战击退日军,死战不退。激战中,廖雄身中数弹倒地,鲜血很快染红了他身下的泥土。身负重伤的他仍然高呼“杀敌、杀敌”!

1938年9月23日,廖雄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于武汉殉国,后被国民政府追授少将军衔。之后,将军灵柩运回家乡广西桂林临桂两江镇安葬。

(参考刘乙半:《少将廖雄:孰知不向边庭苦,纵死犹闻侠骨香》,并根据墓碑记载,对廖团长生卒日期作了修正)

图片

廖雄团长墓碑拓印(李常吉拓)


图片

修缮廖团长墓园始末

2025年5月下旬,桂林志愿者偶然获悉位于临桂两江咸进村有一处抗战英烈墓地——廖雄团长墓,随即于6月7日携香烛纸钱前往祭奠。抵达现场后,志愿者们心痛地发现墓地荒芜凄凉。据村民反映,几十年前该墓曾遭盗掘,墓前大土堆即为盗贼所挖,英烈遗骨很可能仍埋于其中。志愿者以简易工具清理了坟前杂草灌木,整理出一小块可供焚香祭奠的空间。

图片志愿者最初探访时看到的通往廖雄团长墓地的道路

图片

走近深处还需镰刀开路


廖雄团长牺牲时尚未成家,国民政府拨款将其灵柩运回家乡安葬。几十年前墓地遭盗掘,遗骸暴露,墓体严重损毁。因长期缺乏维护,杂草灌木淹没墓址,难以辨认。墓地位于村旁山林坡地,从外部道路步行至墓地有数百米,部分路段为破损柏油路,其余为狭窄陡峭土路,亟需重新修整。拜台地势亦待平整,周边环境僻静,具备修缮和纪念建设条件。

图片

墓碑几乎淹没于荒草杂丛


初次探寻时,眼前荒芜凄凉的景象让志愿者们深受震撼,一位民族英雄的长眠之地竟如此凋零,令人扼腕。大家当即下定决心,绝不能让忠魂湮没于草木之下,必须行动起来,为英烈重建一座庄严的安息之所,以供后人永久瞻仰缅怀。这个共同的愿望,成为了后续所有行动的起点。

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和广西壹方慈善基金会得知此事,即照程序予以捐资。经周密准备,志愿者于8月20日上午,与当地村民汇合,共同前往廖雄团长墓举行修缮开工仪式。出发时桂林地区大雨滂沱,抵达山脚时仍飘着细雨,众人冒雨踏泥而行。或许是天见其诚,就在仪式即将开始之际,雨势渐收、乌云稍散。在这片肃静的山林中,志愿者与当地村民们肃立默哀,奉上祭品,焚香奠酒,以简单而庄重的礼节告慰英灵。天气的转变,仿佛也让这场缅怀更显凝重而神圣。

图片

8月20日午时,墓园修缮开工仪式举行


图片

初步整理后,墓碑逐渐显露出来


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修缮工作一切顺利,墓地周围焕然一新,英烈得以安息,忠魂终获慰藉。

图片

墓前拜台硬化后在蓝天青山映衬下倍显肃然

图片

一件有意义的事,依靠各方努力

谨以绵薄之力告慰英灵,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


图片


图片
图片



分享